清华人买不起房,是因为房子被校友抢走了
又有很多人彻夜不眠地刷着北京的房价,这次是清华的毕业生。清华学生也买不起房,抱怨着要么回到二线城市,要么出国读研再也不回来。
清华大门口华清嘉园的楼价已经涨到了12万元一平米,这里是中关村二小学区,很多人是冲着学区房而来,而不是冲着五道口这个宇宙中心而来。
学历不值钱可学区值钱,于是这产生了一个悖论,既然清华毕业都买不起房子,何必还要为子女教育拼学区房呢?这个悖论还衍生出一个禅机满满的段子:一对北大清华毕业的年轻父母拜问禅师:买不起房,更买不起学区房,该怎么办?禅师答曰:如果北大清华毕业都买不起房,还买学区房做啥。
言归正传。北京的家长们心中有一张让人内心翻江倒海的学区地图:西城是教育“高地”,海淀是“丘陵”,东城是“平原”,朝阳是“洼地”。海淀的学校以高低坑洼著称,清华周边的很多“老破小”对应的都是资质一般的学校,可房价也上了10万+,可见学区与否并非关键,而是“房子是用来住的,不是用于炒的”的问题。
不许炒房,只允许居住,这是去年“930”新政的根本要义。叫停了首付贷、二套房首付普通住宅不低于40%、非普通住宅不低于70%,且利率是基准利率的1.1倍。除了假离婚,高额的首付加高额的税费和中介费使得短炒无利可图。可如此严厉的打压仍不能阻止房价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上涨了两成。原因只能在供需上寻找了。
供给的一方,2月,北京市政府刚刚审议通过《北京市2017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》,其中商品住宅用地计划安排260公顷,比2016年的850公顷骤减近七成,这是北京市建设用地供应连续6年减少。以房控人,疏解人口的政策仍在延续,且城市的篱笆愈发扎紧了。
需求一侧则是别样的风景。3月发布的胡润全球富豪榜,全球68个国家的2257名十亿美元富豪当中,来自中国的超级富豪有609个,超过了四分之一。中国与美国(超级富豪552个)的差距进一步拉大。而北京拥有的超级富豪达94个位,连续第二年将曾经的“世界首都”纽约(86个)挤下首位。
另一机构,财富品质研究院的报告则显示,截至2016年,中国净资产超过100万元的中产阶级人数超过7000万人,千万富豪超过400万人,亿万富豪15万人。中国富人之多,已如过江之鲫。
其实,一个最简单的事实就能解释中国富人的财富聚集。当西部一位快递小哥每天忙碌着分发近百件快递以养家糊口的时候,北京或杭州的电商平台早给新入职的年轻人开出了30万元的起步年薪,这还不包括年底的奖励。之所以西部居民谋生不易,就因为他每购买一件商品,其中都会有微不足道的几分几角或者更多的达到5%“保真”金钱流入了电商平台,而这个平台全国只有两三家。那些巨大的平台积累了足够的商户和消费者,即使每个商品只抽一分一厘的“税”,也足以富可敌国了。不幸的是,这些从全国各地汇聚而来的财富永远单向流动,不会以任何名义返还。当然,就业机会也一样,也是向着大都市汇流的。
故事讲到这里,我们似乎找到了清华毕业生的“痛点”了。他们也承认,并不是所有的清华生学的都是能挣大钱的计算机、无线电电子等一毕业就进华为或BAT的热门专业。也不是都学金融、会计、精算毕业就能进入顶尖事务所或投行等日进斗金的金钱窝。
这是一个绝大多数人都生不逢时的时代。在硅谷,做深度学习研究的人工智能博士生,一毕业就能拿到200到300万美金的年收入的offer,原因就在于这样的人才以一当百,以一敌千。一旦他们的成果付诸实施,成千上万的普通劳作者就不必工作了。
甚至在顶尖大学接受专业训练的人也难保自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,捧着金饭碗的牙医就可能被机器人取代。对于金字塔尖的金融家们,GDP每增长1%,他们的收入就会增长5.6%。而顶级医院的医生,GDP每增长1%,他们的收入仅仅增长0.25%。体力劳动者受影响最大,比如司机或流水线上的“螺丝钉”们,即使学语言的文科生,也可能被人工智能翻译迅速取代。
回到北京,茅台的价格疯涨的时候,居民惊奇地发现二锅头还是那个价钱,普通老百姓的CPI保持稳定。虽然抱怨卖房人不讲信义不停地跳价,可购房人还是咬着牙抢房。与此同时,大学生的薪酬期望值却下降了。
这真是最好的时代,也是最坏的时代;这是智慧的时代,也是愚蠢的时代。
在日益稀少的供给面前,清华人抱怨着买不起房,他的校友们却奔波在抢房的路上。
(本文图片来自网络)
⊙文章版权归《三联生活周刊》所有,欢迎转发到朋友圈,转载请联系后台。
点击以下封面图
一键下单新刊「与细菌君相爱相杀」
▼ 点击阅读原文,今日生活市集,发现更多好物。